一、*对公摊面积进行了定义,但对公摊面积的比例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在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在15%-20%; 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约在20%-25%。二、按照*《房产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商品房建筑面积,即产权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其中,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即指各产权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卫室、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计入套内建筑面积之外的共用墙体面积。三、得房率:1、定义: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2、公式: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建筑面积三、得房率标准所谓的公摊系数,也就是房屋的得房率得房率标准如下:高层塔楼住宅(75%——78%),公摊系数为(22%——25%)高层板楼住宅(78%——85%),小高层板楼住宅(85%——88%)多层住宅(88%——95%)
按建设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里面规定,一般12-33层的高层建筑,公摊率在14-24%,公摊百分比的误差允许上下浮动3%,且这样的误差受到法律保护,购房者也只能被动的接受。所以公摊这么多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的,但是属于公摊率偏高了,实用率低于77%的话就挺低的了。各户分摊公用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用各户套内面积按比例进行分摊。第1步:计算分摊系数,分摊系数=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之和一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各户套内建筑面积之和。第2步:各套房的公用分摊面积=分摊系数×各套内建筑面积。根据购房合同的第五条规定,开发商交房时,房子总建筑面积与合同面积的误差不超过3%,误差超过3%,多出的面积由开发商无偿赠送,少出的面积,由开发商负责赔偿业主,同时可以选择退房。签订购房合同时,让发展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也可以要求发展商列明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面积,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不少销售只会告知公摊比或公摊比的区间,但实际上公摊百分比得出的程序是测绘部门测算整个小区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某一套房子,因此具体到每套房子的面积就会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公摊面积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控制在哪个区间范围内。在有电梯的板式小高层建筑中,高层公摊面积通常在15-20%之间。在有电梯的板式高层建筑中,高层公摊面积通常在18-25%之间。在有电梯的塔式小高层建筑中,高层公摊面积通常在18-22%之间。在有电梯的塔式高层建筑中,高层公摊面积通常在20-30%之间。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2.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为: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使用空间;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卫室、管理(其中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为什么楼越高公摊面积越大:1、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2、关于公摊率,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在10%-15%之间;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在15%-20%之间;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在20%-25%左右。3、楼层高的公摊面积大原因:同一块地,楼层高的要比楼层低的公摊大小区内的公共绿地,也就是除开房子外的地方,是所有住户平均分摊的,不管是高层底层,这一部分的公摊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高层公摊要比低层高呢?多出来的公摊面积又是从何而来:拿一个三十层的高层,和一个十二层的小高层作比较,公共部分公摊,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楼栋内的配置公摊。一个三十层的高层必须有两台电梯,否则一台电梯出现故障,你就要爬楼上30层了。而一个12层的小高层,通常只有一台电梯,因为首先住户比较少,其次发生故障还能爬楼,12层爬上去除开老人小孩,偶尔爬一次还是问题不大的。那么多了一台电梯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四米左右的井道公摊,电梯门口还有过道,这又造成了进一步的公摊扩大化。此外高层住户比较多,一旦发生火灾,逃离的人数比较多,那么根据建筑的消防要求,高层的消防通道比较于底层的消防通道面积应该更大,因为需要撤离更多的人,所以增加安全通道又有一个走廊面积需要,造成了公摊的进一步扩大化。比较下来,高层比低层需要多公摊一个消防通道和一个电梯井道,外加与之配套的走廊,而且高层的承重墙体更厚,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墙壁投影面积的一半也被算进了我们的公摊,所以不难想象高层25%的公摊和小高层18%的公摊,这个差距就这么产生了。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实用面积所谓公摊系数房屋房率房率标准:高层塔楼住宅(75%——78%)公摊系数(22%——25%)高层板楼住宅(78%——85%)高层板楼住宅(85%——88%)层住宅(88%——95%)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建筑面积用100%减房率公摊系数
回答者: 餐费机
6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