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式古堡的种类太多,我就按照风格介绍吧★ 1:“古典柱式”,也称“希腊式” 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风格,因其构图以柱子为基础,故名。柱式包括台基、柱子、檐部三部分,各部分之间以及柱子的间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基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体现了古希腊人推崇人体美、讲究度量及秩序和谐的美学思想。分为两种柱式:“多立克柱式”象征*的雄壮、刚劲和魁梧,“爱奥尼柱式”象征*的柔美、清秀与典雅。两种柱式都下粗上细,给人生机向上的感受。因人们常会对高柱产生中细易断的错觉,故建筑中的柱子一般都是中间略粗。 2:“拜占庭式” 4世纪至15世纪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兴起和流行。由古典时期重视外部形式的处理,转而重视内部空间组织与装饰。拜占庭艺术装饰性重于真实性,追求颜色调配中的乐趣。反映出王权与神权的超人力量,以及*教的神秘主义美学思想。这种风格在雕塑中轻立体造型,偏好低浮雕。 3:“罗马式” 10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后流行于西欧各国。多见于教堂建筑,在建筑形态上强调石材的纯重感,采用圆
拱门,有高高的穹顶,外观整体给人以沉稳乃至粗拙的形式感。技法一般缺乏写实,寓意宗教热情和兴奋于古拙的形体之中。常以丰富而具有空想意味的雕塑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罗马式不注重再现空间的、立体的形象,往往用直观的方法,强有力地表现某种*教的观念内容和装饰意图。 4:“*特式” 12世纪兴起于法国北部,17世纪流行于西欧各国。它崇尚中世纪的象征手法,具有寓意性和神秘性。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浮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
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特式雕像的特色是不合乎自然地延伸比例,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表现崇高精神境界的面容和动作。 5:“文艺复兴式” 15~17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流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视立体感,把色彩放在第二位;在外貌与姿势上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雕刻,并竭力加以理想化,使之具有崇高品质,表现其细腻感情。 6:“巴洛克式” 17世纪意大利的艺术美学风格。其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平衡,倾向于豪华和浮夸,追求动势与起伏的效果,力图造成幻象。在建筑上运用矫揉的手法,以及**和夸张的雕像等,使建筑在**与光影之下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7:“法国古典式” 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于法国。推崇永恒的、规则的、合乎逻辑的法则,讲究严格的艺术规范。在建筑造型上,主要效法罗马建筑的三段法,将立面横向划分为基座、柱廊或
门窗、檐部三段,在纵向又划分出中间突出、两侧对称三段。法国古典式建筑都较宏伟和富有节奏感,对以后的建筑潮流具有一定的影响。 8:“洛克克式”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崇尚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纤巧、浮华、烦琐,表现了贵族的审美趣味。在建筑上追求外形富丽堂皇,装饰精巧奇特,以不对称见长,以采用C形,S形和漩涡形等复杂曲线著称,色彩轻淡柔和。没有壮丽的感觉或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