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就看你选的是什么牌子的,
在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里,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这些文具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 文玩
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所以又被人们称作文玩。 所谓文玩,指的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文房四宝尽管创始很早,但一直发展到唐宋时代,即传统书画艺术趋向成熟完善和文人士大夫集团形成以后,它们才真正找到并且实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成为文人学士乃至帝王官宦书斋案头不可或缺的器用。文玩的一大特点是小巧。作为书桌案几之玩用,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可远观,亦可近取。特别是有些赏玩摆件,往往是大块的浓缩,大件的缩小,小中见大,芥纳须弥,古玩界又有“小器大样”之说。
编辑本段历史分析
“文玩”向来是专业收藏人士的“宠爱”。 其一,“文玩”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尤其是那些古代名人使用过的“文化用品”,不仅流传有绪,而且放在书案上,更彰显收藏者的修养与气质。 文玩
其二,“文玩”适合把玩。把玩的过程实际上是文玩与收藏家“情感沟通”的过程,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人与物品之间互动性更强”,这是“文玩”胜过书画、瓷器的独特魅力。 其三,“文玩”麻雀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如文玩中的笔筒,其材质种类繁多,如瓷制笔筒、竹雕木雕笔筒、玉制笔筒等, 虽然说都是“小器”,但是往往在制作上也都是穷工极巧、精雕细琢,再如一些玉雕笔洗也是选用比较珍贵的玉料进行*,尤其皇家御用的文玩选料、做工更是精湛。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文玩”无疑也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编辑本段特点
雅致
文玩的一个特点是雅致。其材质、工艺往往体现文人学士之情趣品位。工匠艺人们大都是适应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觚的,有的直接出自文人的创意,甚而有的本来就是文人雅士偶一为之的即兴之作,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 步士青核雕
芜杂
另一个特点是芜杂。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 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每项*的文玩来说,其器型之纷繁亦可谓千变万化,典型如水注(砚滴),其品种何啻千数;二是用途杂,分工往往很细微琐碎,各自为营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少见重复;三是材质杂,举凡瓷、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无所不用,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便于文人学士亲自*觚奏*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发可爱。材质最为广见的陶瓷,其可塑性最强,几乎可以仿制其他所有材质的肌理质感,这在清乾隆年间运用最为淋漓尽致,所谓“钱金、镂银、琢玉、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清·朱琰《陶说》)。当时还发明了象生瓷。 文玩的市场行情一直是稳中透坚。过去文玩以文房砚、墨为大项,随着“文房第五宝”印石的崛起,田黄、鸡血石等优质印石也备受瞩目。 文玩之中,大都兼备实用和观赏的功能,唯有古代赏石一项(海外又称为“文人石”)独具赏玩之功,并逐渐成为一个*板块,涨声悄悄响起来。这一方面是受到海外藏家趣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艺术和人文价值日渐被广泛认同。
编辑本段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是对核桃进行特型、特色的选择和*后形成的有收藏价值的核桃。它要求是纹理深刻清晰,并且每对文玩核桃要纹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当,所以,这需要花大工夫才能凑成一对儿,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以及经多年把玩形成的老红色,就更显珍贵。文玩核桃和用来食用核桃最大区别就在于挑选、上油、把玩、收藏和交易的环节上的不同。 一般所说的文玩核桃就大致分为三种:1、铁核桃 2、楸子 3、麻核桃。 文玩核桃在用来当做把玩之物的同时,还通过民间艺人的雕刻,成为备受玩家青睐的艺术珍品,艺人们就 杨洪武雕刻的文玩核桃
是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图案,寄托美好的寓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这等神力,根植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由此“核桃”也被赋予了这样的神秘魔力,人们手中时常把握具有神秘力量的核桃,就能吉祥、免灾。 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核桃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麻核桃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神*、吉祥物等等。小小核桃雕作为一种时尚品,走进达官显贵的生活中,一方面可以玩赏,另一方面也成为一种富贵的象征。 现在的核桃多为人们把玩之物,或者收藏.因其特殊材质和工艺,升值空间不可低估. 可能很多人对核桃都不太了解,尤其是麻核桃质地坚硬,表面花纹变化无常,中间空心,而且它的横截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空眼,核桃雕刻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冷门.它不同于其它雕刻、绘画、木雕可以随心所*进行创作,核桃雕刻是一种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进行具象雕塑的艺术,讲究的“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在文玩核桃的雕刻艺人中杨洪武还善于镂空核桃雕刻,他的透雕珍品中以《海螺仙子》比较突出。此外核桃雕刻选材也很重要,有时为了找到一颗和自己构思形状差不多的核桃,要找上几个麻袋的核桃才能挑选出来.所以这小小核桃雕刻确实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民间工艺技法.每件核桃工艺品都是雕刻家的心血凝结。
回答者: 训俭示康
4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