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坡度应该在6‰~8‰之间!而且验收也和施工也有严格的标准:
根据规划而选定的 地块(纵轴最好是南北向),向下挖掘25cm左右,将沙上取出,并将原土碾压至密实度达95%以上. 在这基础上再铺设三层材料,第一层为底面,铺碎砖块或片石(厚度为10cm)再用轻一些的压路机压一次; 第二层为中层,铺设煤渣或直径2-3 cm的石子,填铺时要均匀、平坦,铺完第二层后,用0.5-0.7吨重的磙子压平.并第一层和第二层为基础层,压实后,厚度应保持在20 cm. 第三层为表面层,这是确保场地好坏的最关键一层,首先要把沙土、粘土、熟石灰等材料分别捣碎(粘土要先晒干),再经过5 mm以内的筛孔筛出来后搅拌在一起组成混合物,铺设在面层,用 0.3-0.4吨重的磙子反复碾压,面层的厚度在碾压之前要有 8-10cm,压完以后要确保5 cm,表面的磙压工作要不间断地进行,要求在一天之内完成
管道坡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管道的标准坡度、最小坡度可按表6选用。其最大坡度不得大于0.15(长度小于1.5m的管段可不受此限)。 给水工程是带压力的输水工程。一般不会有坡度要求。 没有相关的规定
为保证雨水排除顺畅,避免积水,场地地表应保证一定的排水坡度,其坡度值的大小视降雨强度及地面的构造形式、材料不同而定,一般情况下宜采用0.5%~2%的坡度,在有困难的局部区域坡度可更缓一些,但最低不应小于0.3%。反过来看,场地地面坡度也不宜过大,那样虽然利于排水,但却会影响使用,所以坡度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场地内地面坡度的上限一般为8%。广场、*场、绿地等的适用坡度和建筑物至周围地面、道路等的排水坡度可在0.5%~6%之间选取,最佳值是1%~3%。因为一般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会高于周围的室外地面,所以建筑物周围的雨水排除一般是使雨水向四边自然排除,再汇入场地主要的排水路线。如果场地的具体地形难以满足上述组织方式时,那么则应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局部的高差,井采取其他一些辅助设施,引导雨水自建筑物周围排除。
回答者: 深流家园
3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