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树耐干旱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科学栽植花椒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栽培管理扩*施肥:初春土壤解冻后,将花椒树根系周围的土壤深刨30—50厘米,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左右;4月中旬萌芽期、7月下旬采果后,每株各施标准化肥0.4千克。施肥后及时浇一遍透水。
覆膜增温:覆膜具有保湿增温的良好效果,一般可提高地温3℃左右,有利于根系发育生长。覆膜应在扩*施肥后及时进行,沿树行将土壤整细整干,近树干处略高,盖膜面积以稍大于树冠外缘为准。两块地膜的交接处用土压实,地膜尽量展平与地面贴紧,四周用土封严。4月底在膜上加盖5厘米厚的细土,可防止杂草生长,延长地膜使用寿命。
叶面喷肥:用3%的磷*二氢钾和0.5%的*素混合溶液,每年叶面喷肥6次,开花期喷第一次,花后10天喷第二次,间隔10天再喷第三次,7月上、中旬和果实采收后各喷一次。
修剪复壮:夏季结合采收花椒,及时进行修剪。对衰弱树剪除部分大枝及病虫枝,秋季再抽去多余的大枝,最后每株保留5—7个主枝,同时适当疏除冠内密集枝,疏枝量一般不超过25%,并缩剪部分弱枝到壮芽处;中庸树的中短枝一般不短截,以疏为主,并注意保护顶芽,对长果枝适当短截,保留大芽。
二、科学采收采收时间及方法:花椒果实成熟期一般在立秋至处暑前后。花椒成熟时,果皮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突起,少量开裂,*黑色光亮。可闻到浓郁的麻香味,这是最适宜的采收时期,采收果实一般是用手摘或剪子剪。
强枝果穗的采摘:在大椒穗下第一个叶腋间有一个饱满芽,这个芽是下一年的结果芽,要妥善加以保护,采摘椒穗时,一定不要连同这个腋芽摘掉,以免影响来年产量。
弱枝果穗的采摘:弱枝果穗下第一个芽发育不饱满;第二个或第三个芽发育较为健壮,在采摘时应保留第二个或第三个芽,否则影响第二年产量。希望有所帮助。
花椒育苗技术
花椒经济价值较高,是优良的木本粮油树种之一,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溥,在中性和*性土壤生长良好,在石灰岩钙质土壤上生长尤佳,但花椒种壳坚硬,外具较厚的油脂蜡质,不易吸收水分,发芽困难,常造成出苗不齐或不出苗,育苗难度较大,成为限制花椒栽植规模的障碍因素,本文总结花椒育苗技术要点如下:
一、采种
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壮龄(10—15年生),品种优良的花椒树作为采种母树。当果实外皮全部呈紫红色,内种皮变成蓝色时即已成熟(8月上旬),采摘后薄摊在席上,放在背阴通风干燥的室内或棚内阴干,当果皮裂口,*从果皮脱出后,去掉杂质,取出净种,选用的*切忌曝晒,因曝晒使*内含的挥发性油大部分散失,使*丧失发芽力。
二、 子处理
1、 灰拌种:将净选的*立即放入盛有清水容器,漂去空秕粒,然后捞出*,加入*重量三分之一的草木灰进行搅拌,草木灰要细,无杂质,使*外表粘敷一层较厚的草木灰,贮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散堆放或装入袋中即可播种。
2、 沙藏:将净选*与2—3倍的湿沙混合均匀,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出水为宜,选择排水良好,避风背阴处挖埋藏坑或沟,深60—80CM,长宽以*的多少而定,坑底先铺10CM厚的湿沙,然后把混沙的*放入坑内,距地面10—20CM时再盖一层湿沙与地面相平,在地面上培一土堆。如*较多可在坑或沟的中央坚一秫秸把,以利通风,一般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有三分之一尖端露白时即可播种。
三、整地做畦
苗圃地最好选择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地块,在这样的土地上育苗,管理方便,苗木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发育充实,注意要异地作圃,*茬间隔时间2—3年,苗圃地要先行耕地,深度30—40CM,结合深翻每亩施入土肥或腐熟圈肥6000—8000KG,然后平整作畦,一般畦宽1—1.2M,每畦3—4行,播种地在地表10CM以内不能有较大的土块、杂草,整地做到上塇下实,给*萌芽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 播种
播种前应充分灌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播种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随采随播:早熟品种(俗称伏椒)在8月下旬即可采收,多采用随采随播法。用草木灰拌过的*播后15—20天左右即可出苗,当年苗高可长3CM左右,地上部分木质化程度较差,难以越冬,需进行防寒,可采用深播浅埋法,即播种沟要深,覆土要薄,有利于出苗的防旱保商,还便于防寒越冬,冬季防寒采用覆盖地膜或埋土、覆盖马粪、秸杆等,翌春萌芽前刨去覆土或去除覆盖物;盖膜的椒苗在萌芽时破膜,随时用湿土把地膜封严。
2、 晚秋播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土地上冻前播种,播种过早,地温高,*萌发易受冻害;播种过晚,土地冻结,播种难以*作。
3、 春播:一般在土壤解冻后的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地表以下10CM地温达到8—10??C时最为适宜,地膜覆盖在3月上旬即可播种,具有出苗早而齐、生长期长、当年即可出圃等特点。此法仅限于使用层积沙藏过的*。
三、 播种方法
北方一般春季较干旱,应在播种前充分灌水,播种时,先在畦内开沟,沟深2——3CM将*均匀撒在沟内,然后覆土耙平,轻轻*,畦面用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封严,以利保墒,增加地温。15天左右即可出苗,苗木长出两片芽叶时,气温逐渐转暖,要及时破膜放苗,防止苗木弯曲在地膜内或被烫伤。放苗时注意用湿土把膜封严。放苗前地膜要破小口进行炼苗,以适应放苗后苗木在外界条件下生长。秋播播种沟深3—4CM。播种应根据*质量确定,经过漂选的*每亩带动10—12KG。
四、 苗期管理
经过处理的*播种后一般在20天陆续出苗,为培育壮苗,必须加强管理。
1、 防止日灼。幼苗刚出时,如遇高温曝晒的天气,嫩芽先端易枯焦或幼苗被压弯,应及时将平铺地面的塑料膜改为小拱棚,并经常观测棚内温度变化,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30??C,湿度保持80%以上,当苗木大部分出土,应进行通风炼苗,逐渐撤掉塑膜。
2、 间苗移苗。幼苗长到5—10CM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为了培育壮苗,株距保持5CM左右,每亩定苗2—3万株。间苗后的幼苗,可连土移到缺苗的地方,也可移到别的苗床培育,移栽时间以幼苗3—5片真叶时为好。在移栽前2—3天进行灌水,以利挖苗保根,阴天或傍晚移栽可提高成活率。随采随播苗木,于次年春季萌芽后进行间苗定株,使苗距保持在5CM左右。
3、 中耕除草:中耕可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清除杂草,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苗木生长。在苗木生长期内应中耕3—4次,使苗圃地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4、 施肥灌水:幼苗出土后,5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6月中下旬进入生长最盛时期,也是需肥水最多时期,结合灌水要追肥1—2次,主要追施速效N肥,以促苗木生长,追肥量每亩施硫*铵、*素或复合肥20—25KG,追施N肥不可过晚,否则苗木徒长不利越冬。
幼苗出土前不宜漫灌,否则土壤易板结,幼苗出土困难,苗木出土率低,如土壤过干可*,雨水过多的地方,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积水。
5、病虫害*:花椒地上部分病害主要是叶绣病,虫害为蚜虫和花椒凤蝶等危害严重,*叶绣病可喷洒800—1000倍多茵灵,*虫害可喷800—1000倍氧化乐果,对地下害虫可在行间开3—5CM深的小沟,将800—1000倍的氧化乐果撒入盖土。
希望可以帮到你。
花椒果皮是珍贵的调味香料,*是高档食用油的原料。花椒皮中各类挥发性芳香物质含量高达9%,不仅是提炼制作高级食用香精的好原料,而且是上等的食用调味品;花椒*含油量高达30%,花椒皮和*均可入*,具有开胃、健脾、增强体质之功能。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旱地花椒育苗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采种 采种母树的选择是*采收的关键,花椒*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适宜的采种期是果皮呈不同程度的红色(因品种而异),有15%~20%的果皮裂开,*黑色有光泽,这时*已充分成熟,要抓紧时间采收;采回的果穗应摊放在室内或阴凉处,经常翻动,使其通风,待果皮裂开后,轻轻震动使*脱出,去杂获得纯净*,然后薄薄地摊在室内,以免霉烂,切忌*晒。
二、*处理
1.秋播*的处理*处理重点是脱油处理。花椒*空粒较多,约占50%以上,处理前先要进行水选,除去空粒,对颗粒饱满的*进行脱油处理。先将*放入水缸或铁锅内,用沸水烫*4~5分钟,然后迅速加入凉水至30~40℃;二是搓油,将要处理的*倒入2%的碱水或1%洗衣粉水浸泡2~3天,在浸泡中不断用扫帚和棍棒搅拌搓洗,脱去表层的油脂,三是清洗,浸泡过*的水中含有大量油脂,因此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冲洗干净,直至*表面看上去黑但不发亮,然后捞出*,堆放1~2天后,即可用于播种,播种前将*与草木灰混合,灰的湿度以手捏成团,触之能散为宜,连灰播种。
2.春播的*要进行沙藏处理沙藏时间以50天左右为宜,将*与3倍湿沙混合(不可带泥),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手张由散为度。选排水良好的温暖地方,挖1米宽,40~50厘米深的沟,将*放入,堆10~15厘米厚,再覆土10~15厘米,浇水渗透,上盖湿土,在土壤解冻后应及早播种。
三、播种 播种可在春秋季进行。春季降雨较多,土壤湿润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春播,干旱地区适合秋播。
四、播种后的管理
1.防止日灼幼苗刚出土时,如遇高温曝晒的天气,要覆盖塑膜,嫩芽先端往往容易枯焦或幼苗被压弯,应及时将平铺地面的塑膜改为小拱棚,并经常观察棚内温湿度变化,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30℃,湿度保持80%以上,当苗木大部分出土时应进行通风练苗,逐渐撤掉塑膜。
2.间苗、定苗当幼苗长到4~5厘米时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时定苗。每8~10厘米留一株,每亩留苗2~3万株。间苗、定苗,留壮去劣,留高去矮,留健去病。间苗、定苗应结合松土除草。
3.中耕除草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拔除地内杂草,以免与苗木争肥、争水、争光,适时中耕,可疏松土壤,阻止土壤水分散失。保证田内无杂草。一般在苗木生长期至少中耕4次。
4.施肥灌水苗木出土后。5月中下旬开始迅速生长,6月中下旬进入生长最盛时期,也是需肥水最多时期,这段时间,要追肥1~2次,主要追施速效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随即普喷花椒壮蒂灵+新高脂膜膨大营养输送导管,提高坐果率。
回答者: 大大滴狡猾
4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