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室墙壁上挂画,不要挂太高,要适合幼儿的视线,也不要太多,以免影响教室的洁雅及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挂的画规格要尽量统一,一间教室所挂的镜画,其镜架的大小、形状及颜色应是一样的。一间教室用这种形式的挂画,其他教室则可选用别的形式的挂画。
壁画的选材为了使壁画鲜明、可爱,又富有幼儿年龄特点,首先要注重选材,平时多注意各种幼儿*,儿童书籍中画得好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甚至一些幼儿的衣服上有好的图案,亦可一一收集,描画下来。
虽然有了这些最基本的素材,但并不是每一幅都是理想的,在这些材料中仍须进一步修改、整理,或重新组合。如有的画某些动物面部可爱,但造型不够活泼,就可参考其他的动物形象加以改头换面。如有一幅画面的是小鸭用荷叶运青蛙,虽然小鸭子的模样十分逗人,背景优美,但青蛙的形象不好。就可以把它换上其他小动物,如小鸡,小白兔,整个画面便显得活泼可爱了。有的画可以选它的景而配别的动物形象,只要搭配得当,效果就很好。
壁画的制作方法
壁画有多种形式,现介绍几类:剪贴画、实物贴画、纸粒画及单个人物动物画的制作方法。1.剪贴画它的特点是颜色鲜明,有光泽,立体感强。一般选用植绒纸、*塑纸、坑纸及碎布等材料制作。制作的方法是,首先拟好稿子,再考虑那些部分用什么颜色的材料,如人物、动物的面部宜用*塑纸,衣服用布碎有自然感,房顶则宜用坑纸有*真感等等,选好各色材料后,把底稿放在它的上面,用铅笔描画,就会在*塑纸、植绒纸上留下原画的痕迹,然后剪下来(布碎与坑纸要用复写纸印)
,再按原稿的顺序拚贴好,一幅画就完成了。如把它装在镜架里,显得平整,易保存。为了增强立体感,还可把动物或人物,贴在泡沫板上,用发热丝沿其边沿把它切出来,再贴在底板上,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制画时要注意颜色的调配,既柔和又要鲜明,鲜艳中要求协调一致,颜色应多样化,但不要大红大绿,追求莹光色彩。―般是鲜艳的颜*须用重色衬底(如黑色、墨绿、深蓝等)
,否则令人眼花缭乱反而不美,特别是*塑纸,色泽较淡,用重色托底后,立体感更强。2.实物贴画在剪贴画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无毒无害自然实物作材料进行贴画如花生壳、瓜子壳、各式叶子、毛线等等。用花生壳贴制成的树木、房顶、花草立体感强,上色易,涂上各种色彩,比较鲜明、自然、朴实。又如用晴纶毛线造成的花草、树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颜色鲜艳,能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美丽。这类画的制作亦简单,在剪贴画的基础上局部地方贴上实物装饰,再涂上颜色就可以了。3.纸粒画这种画比较特别,选用各种颜色纸作材料,首先把各色纸裁成边长为
1.5
厘米的小正方形,并把它摺成小纸粒(要注意让有颜色的部分外露)分颜色放好,然后拟好底稿。画面的各部分按需要分选好各色纸粒后用乳胶贴好。这种画别有一番风韵,生动、概括、想象力强,图案色彩浓厚,很吸引小朋友。4.单个人物式动物画
拟好稿后将其复印在纤维板或厚纸皮上,然后把人物或动物的形象锯或剪下,并用白色油彩把它均匀地涂一遍,待干后,再用油画颜料把它涂上各种颜色即可,这种画制作简单,不易损坏,适宜挂在走廊或装饰室外环境。
壁画的托底也可以多种变化。
一是造型多样化,可造成圆形、椭圆形、菱形、长方形等等,根据画的大小及形状配上不同的底托(如要突出人或动物形象时,可选用比较小的底托,如要突出底画的风景或装饰时,底托则要比人或动物大)。
二是装饰多样化,装饰托底可以先剪好牙边,再用“开士米”晴纶线绕边,这种托底别具一格,衬上动物既简单又好看。有的亦可以在底托边沿按照各式花边图案,涂上乳胶,然后撒上金纸碎,这种托底显得名贵、大方,还有的可以另剪制些金箔小花,沿底边沾上,给人以精美的感觉,亦十分好看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幼儿园的环境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作为物质环境的墙面环境它和我们是朝夕相处的,它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发现其实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比如,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又如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再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其实上述的几种问题我们都意识到了,也都在尝试改变。以下是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以及我园的一些实践的看法:
一、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比如:小班和小小班的时候我们结合 我的家主题,在墙面上贴上全家福这样减少了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存在的焦虑和不安,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妈妈与他们在一起;另外我们活动室的墙上,还布置了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漂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就可以看看这面墙,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牵挂,多一点来园的愿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例如,中班的主题大人的世界,我们将孩子们自己写的画的父母工作的调查表贴在主题墙上,使孩子们从墙上不仅知道自己的父母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他**妈妈的工作,从而了解大人们的世界里的各行各业。又如,大班的主题我从哪里来,我们从一位做*生的家长那儿收集来了大幅十月怀胎母孕照片贴在墙面上供幼儿欣赏,让他们不仅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其实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并不困难,*既没化太大工夫,又体现了以孩子为主的环境,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一定能让环境说起话来!
交还幼儿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在环境创设方面,只要*精心打造的环境常常难以引起幼儿共鸣。原因何在?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太多的*意志,哪里有幼儿的自主与创造?要想让幼儿学会自主创造,*首先要放手,要将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一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我们中班在创设“有趣的昆虫”主题墙饰时,先是师生共同讨论墙饰布局,然后由*创作大背景:远处的蓝天、黄绿相间的公园、茂盛的树林,以及肥沃的黄土地,让孩子们在其中丰富内容。可以将画的,做的,收集来得贴在上面,挂在上面。孩子们享受到了这个过程,是多么高兴!又如,围绕“漂亮的服装”的主题,我们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大量的运用废旧材料,然后搭出一个舞台……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衣服,画出来,贴出来,剪出来,样样“绝活”孩子们都使用出来了,在舞台表演时,孩子们自发拿着我的照相机拍照,照片洗出来后,他们把照片统统贴在了舞台背后的墙面上,颇有点像剧照,看着他们的认真的样子。才发现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现在,每一面墙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环境,这样的环境不是对幼儿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吗!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这里所说的动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指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呈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每次都要重新布置,可能对*的工作量是一个挑战,所以我觉得可以创设一个大环境然后逐步的深入与丰富。大班主题“特别的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也是孩子们进入大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比如幼儿园的最后一次生日啊!还有自己的喜好啊!这些墙饰都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小的内容经常在换,但大的主题,我们还是保留了!第二:动态化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大班小主题墙面“我的梦”让幼儿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墙饰中,让墙饰真正成为幼儿与教师近距离的“对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形成概念的。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也指出:创设和帮助儿童注意四周的环境,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兴趣,满足儿童的求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
2025-03-24 20:18
回答者: 追忆那片晴空
3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