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室墙壁上挂画,不要挂太高,要适合幼儿的视线,也不要太多,以免影响教室的洁雅及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所挂的画规格要尽量统一,一间教室所挂的镜画,其镜架的大小、形状及颜色应是一样的。一间教室用这种形式的挂画,其他教室则可选用别的形式的挂画。
壁画的选材为了使壁画鲜明、可爱,又富有幼儿年龄特点,首先要注重选材,平时多注意各种幼儿*,儿童书籍中画得好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甚至一些幼儿的衣服上有好的图案,亦可一一收集,描画下来。
虽然有了这些最基本的素材,但并不是每一幅都是理想的,在这些材料中仍须进一步修改、整理,或重新组合。如有的画某些动物面部可爱,但造型不够活泼,就可参考其他的动物形象加以改头换面。如有一幅画面的是小鸭用荷叶运青蛙,虽然小鸭子的模样十分逗人,背景优美,但青蛙的形象不好。就可以把它换上其他小动物,如小鸡,小白兔,整个画面便显得活泼可爱了。有的画可以选它的景而配别的动物形象,只要搭配得当,效果就很好。
壁画的制作方法
壁画有多种形式,现介绍几类:剪贴画、实物贴画、纸粒画及单个人物动物画的制作方法。1.剪贴画它的特点是颜色鲜明,有光泽,立体感强。一般选用植绒纸、*塑纸、坑纸及碎布等材料制作。制作的方法是,首先拟好稿子,再考虑那些部分用什么颜色的材料,如人物、动物的面部宜用*塑纸,衣服用布碎有自然感,房顶则宜用坑纸有*真感等等,选好各色材料后,把底稿放在它的上面,用铅笔描画,就会在*塑纸、植绒纸上留下原画的痕迹,然后剪下来(布碎与坑纸要用复写纸印)
,再按原稿的顺序拚贴好,一幅画就完成了。如把它装在镜架里,显得平整,易保存。为了增强立体感,还可把动物或人物,贴在泡沫板上,用发热丝沿其边沿把它切出来,再贴在底板上,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制画时要注意颜色的调配,既柔和又要鲜明,鲜艳中要求协调一致,颜色应多样化,但不要大红大绿,追求莹光色彩。―般是鲜艳的颜*须用重色衬底(如黑色、墨绿、深蓝等)
,否则令人眼花缭乱反而不美,特别是*塑纸,色泽较淡,用重色托底后,立体感更强。2.实物贴画在剪贴画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无毒无害自然实物作材料进行贴画如花生壳、瓜子壳、各式叶子、毛线等等。用花生壳贴制成的树木、房顶、花草立体感强,上色易,涂上各种色彩,比较鲜明、自然、朴实。又如用晴纶毛线造成的花草、树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颜色鲜艳,能使整个画面显得生动、美丽。这类画的制作亦简单,在剪贴画的基础上局部地方贴上实物装饰,再涂上颜色就可以了。3.纸粒画这种画比较特别,选用各种颜色纸作材料,首先把各色纸裁成边长为
1.5
厘米的小正方形,并把它摺成小纸粒(要注意让有颜色的部分外露)分颜色放好,然后拟好底稿。画面的各部分按需要分选好各色纸粒后用乳胶贴好。这种画别有一番风韵,生动、概括、想象力强,图案色彩浓厚,很吸引小朋友。4.单个人物式动物画
拟好稿后将其复印在纤维板或厚纸皮上,然后把人物或动物的形象锯或剪下,并用白色油彩把它均匀地涂一遍,待干后,再用油画颜料把它涂上各种颜色即可,这种画制作简单,不易损坏,适宜挂在走廊或装饰室外环境。
壁画的托底也可以多种变化。
一是造型多样化,可造成圆形、椭圆形、菱形、长方形等等,根据画的大小及形状配上不同的底托(如要突出人或动物形象时,可选用比较小的底托,如要突出底画的风景或装饰时,底托则要比人或动物大)。
二是装饰多样化,装饰托底可以先剪好牙边,再用“开士米”晴纶线绕边,这种托底别具一格,衬上动物既简单又好看。有的亦可以在底托边沿按照各式花边图案,涂上乳胶,然后撒上金纸碎,这种托底显得名贵、大方,还有的可以另剪制些金箔小花,沿底边沾上,给人以精美的感觉,亦十分好看。
一、做到“序、美、趣、意” 环境指幼儿在其中活动的场所,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要使环境和活动材料对幼儿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就应做到“序、美、趣、意”。序,就是指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 美,指环境的布置要美观、和谐。 趣,是指环境和材料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的去感受、探究。如布置有趣的谜语、儿歌、小*、连环画等。 意,是指环境和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感知和动手*作等活动中受到正面的影响,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与教育任务、内容相结合 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是在感知、内部整合、表达这三类基本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除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特点外,还应当使环境的布置合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的任务、内容相结合,促进幼儿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发展。
三、适应、满足幼儿活动的个别差异 在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环境和材料要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环境和材料。
四、注意发挥、塑造幼儿的“三性” 要使幼儿园的环境和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满足幼儿动手*作需要 动手*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其积累知识经验、丰富事物表现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作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 。
1、在色彩上,应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幼儿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跳跃的同时,应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可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能解决幼儿园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使环境更艺术化。
2、造型上,应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因为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的幼儿,对圆浑的造型能淋漓尽致的感知。墩实、稚拙的模样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怜爱,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幼儿较快的感知。设计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处——一些幽默、活脱的细节,例如滴着口水的舌头、咧着的大门牙、小的不能再小的斗眼、张嘴的大头靴会更令孩子们直愣着双眼,*不愿离去。同时由于造型概括、简洁,绘画*作过程相对简单易行,更适用于幼儿园布置环境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
2025-01-20 21:24
回答者: 女霸王
3人回答